“近幾年武當山從未出現過群體性投訴,且游客從2003年的30萬人次躍升至如今的年近600萬人次,財政收入從不到3000萬元上升到近7億元,這是了不起的成就!”上月底,全國名勝風景區協會副秘書長厲色在十堰告訴記者,武當山之所以走在225個全國名勝風景區前列,主要得益于2003年以來率先在國內探索出一套獨一無二的旅游經濟特區模式。
2003年初,武當山遇真宮荷葉殿一把大火“燒”出了新體制:當年省委、省政府決定設立真正意義上的旅游經濟特區,實施“主權不變,治權獨立,事權下放”管理體制。即在保證原有行政區劃不變的前提下封閉管理,除檢察院、法院、人大、政協等權力機關外,稅收、公安、工商、衛生、交通、規劃、建設、土地、文化事務處理等縣級行政權力一律由武當山特區獨立行使。特區內部機構設置采取“黨政合一”模式,核心景區成立小紅帽綜合執法大隊,現已被全國眾多景區效仿。
武當山特區經常邀請國內一流管理專家開辦講座,培育開拓進取的特區文化。特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發平表示,武當山管理體制是“高層抉擇、高端發力”的結果,省里專門成立建設領導小組,每年都要召開一次現場辦公會,在資金、政策、行政審批上給予充分的支持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