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份CPI和PPI的數據看,我國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領域仍然沒有擺脫下行壓力,穩增長需要繼續加大政策調控力度,需要更加注意精準發力,定向調控,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在發揮投資增長關鍵性作用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在擴大消費需求上下功夫。
消費是穩增長的基礎。目前,我國仍然有著巨大的消費潛力和市場空間。一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消費在我國GDP中的占比仍然偏低;另一方面,我國城鎮化、工業化速度加快,需要有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也必將帶來巨大的消費需求。
眼下國內市場需求表現不佳,關鍵的問題并不在于沒有需求,而是供給和需求存在落差,巨大的需求潛力沒被激活。
因此,我們首先要認識消費的新需求。我國過去那種模仿型、排浪式消費特征已不復存在,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特別是“互聯網+”模式下的新消費產品和模式層出不窮,這些都對依靠供給創新帶動需求擴大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其次,要開發消費新需求,加快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要重點從供給與需求兩端發力,鼓勵大眾消費,積極推進養老家政健康、信息、旅游休閑、綠色、住房、教育文化體育等6大領域消費。
第三,消費政策要更加給力,消費環境要更加放心。想方設法讓群眾“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讓億萬群眾的消費潛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第四,定向精準保持投資平穩增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一方面體現在增加滿足需求的有效供給上,帶動相關產業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投資將直接轉化為消費,增加了消費需求。當前既要著力推進國家已確定的重大投資工程包建設,并根據需要適時推出新的工程包,也要進一步創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工程建設的積極性。
總之,在外需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要盡快擺脫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必須采取有力措施,精準發力,著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使經濟穩定增長建立在內需持續擴大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