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是第10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啟動10周年。今年“文化遺產日”主題為“保護成果全民共享”。市文廣影視局昨天透露,《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將于9月提交市人大審議,有望于明年正式出臺。
本周六前后,全市將推出“2015文化遺產活動大放送”,聚焦“傳統手工藝”,拉近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市民距離。大放送活動包括互動項目、講座培訓、展演展映、展覽等百余項,涵蓋本市國家級、市級、區縣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浦東新區三林老街“文化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主會場,漢未央傳統文化促進中心將帶來“禮儀之邦”十二人群舞,上海鳳凰雅韻文化社漢服傳統成人禮復原古代“女子笄禮”。
2015上海市民文化節市民手工藝大賽將在寶山區啟動,展示“羅店劃龍船習俗”、“羅涇十字挑花技藝”、“大場花格榫卯技藝”等非遺項目。“木中象牙巧奪天工”上海徐匯·浙江樂清黃楊木雕精品巡回展在土山灣博物館開幕。“高山·流水”巫娜古琴跨界音樂會在梅隴文化館舉行。
會上透露,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中,涌現珠算、上海牙雕、帛畫、海派盆景技藝、犀皮髹飾工藝、金銀玉石鑲嵌技藝、老大同香糟制作技藝、喬家柵糕點制作技藝等一大批體現上海近現代工商業文明特色的項目。這批名錄正式公布后,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望達到220項。
此外,本周六將免費開放文物建筑78處,包括魯迅故居、鄔達克舊居、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上海鐵路博物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