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發展旅游新業態是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作為國際旅游島這一含金量最高的政策,離島免稅實施四年來成績斐然,政策實施四年來,免稅品銷售額穩步增長,2011年至2014年銷售額分別為9.86億元、23.61億、32.92億元、43.17億元。
用好用足離島免稅政策,不僅對促進海南旅游發展、拉動經濟增長起著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中國探索擴大內需、減少消費外流。然而,如今的離島免稅政策要真正用好,還需在多方面破題。
免稅政策釋放巨大市場潛力
日均1萬人次的入店人數,高峰期高達3萬人次的入店人數,使得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成為名副其實的“萬人景區”。除了旺丁,離島免稅業務亦旺財。截至2015年4月20日(政策實施四周年),海關共監管三亞、海口兩家免稅店銷售離島免稅品1744.92萬件,購物人數467.49萬人次,銷售金額134.74億元。
通過減免商品的進口環節關稅、增值稅、消費稅,免稅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全球免稅業銷售額從1970年的4.5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58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16%。波士頓咨詢公司預計,全球免稅行業市場規模2020年將達到1200億美元。2014年我國免稅市場的零售額約為220億元人民幣,2015年預計有望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市場規模巨大。在世界范圍內,繼韓國濟州島、日本沖繩島和中國臺灣澎湖島后,海南從離島免稅政策中收獲頗豐。
“免稅購物游已成為三亞旅游轉型增效的重要抓手。”三亞市有關負責人透露,離島免稅政策實施后,旅瓊游客消費構成發生明顯變化,購物支出比重由原來的13.8%迅速提高到27.6%。經過良好的運營及發展,三亞免稅店2012年營收占三亞旅游收入的10%,2013年占三亞旅游收入的12%,實現逐年遞增。
“離島免稅政策實施以來,免稅店極大豐富了旅游經濟的要素,促進就業,對我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省財政廳廳長劉平治透露,自離島免稅政策實施以來,我省現代服務業的稅收連續三年增幅超過20%。
消費潛力有待挖掘
免稅市場的火熱,但在帶動我國免稅行業整體發展上還需進一步努力。2012年至2014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次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4.47%,中國游客海外消費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7.11%,海外購物尤其是免稅品的需求十分旺盛。2014年中國消費者買走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其中76%的奢侈品消費發生在境外,我國免稅行業需求遠大于供給。
四年來,海南離島免稅雖經歷了兩次政策調整,通過提升消費額度、增加產品種類、放寬熱銷商品單次購買件數限制等,不斷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但仍有許多潛力可挖。
“商品品類不多,可供挑選的選擇不多,本土產品品類有待增加。”游客肖丹認為,海南免稅的限額依然不夠。
一組數據顯示,實際參與海南免稅購物的旅客人數占空港離島旅客總人數的比例不到10%,低于韓國濟州島平均30%的比例,人均購物額2680元,僅為限額的34%,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
“購物中心此次共計引進了近300個國際知名品牌,超10萬個時尚單品。其中,普拉達、喬治·阿瑪尼、勞力士等10多個品牌是首次進入中國大陸免稅市場渠道。”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有關負責人透露,相比有稅商品,15%至35%的優惠幅度是吸引國內游客進入離島免稅店的主要因素。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的國際品牌商品尤其是奢侈品在亞太地區均是實行統一銷售價格戰略,進口商品零售價與香港同類商品持平或略低,同樣進口商品的免稅零售價格將比國內有稅價格低約15%至35%。
限額、次數額有提升空間
今年5月,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在省內啟動本島旅客免稅購物“離島寄存,返島提取”業務,改善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然而,對于許多本島居民而言,購買免稅商品還是“麻煩”不少。“一年一次,限次數、限額低,影響購物體驗。”三亞市民葉俾維說。
“提貨模式、限值、限次數、限品類、相關離島免稅商品檢驗檢疫制度未及時配套等問題,制約了離島免稅政策進一步釋放其效應,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三亞市旅游委調研員唐嗣銑表示。
實際上,為便利旅客購物,提升海南免稅購物體驗,海口海關在確保三亞“店內購物,機場提貨”和海口“即購即提”模式以及“一次離島、兩店購物”模式順暢運行的基礎上,2014年1月20日,經過海關總署批準,又創新實施了“即購即提、先征后退”和“特殊情況下郵寄離島”等新的免稅購物提貨模式。同時,針對發錯貨、航班延誤調整、免稅品因質量問題提貨等特殊情況,導致旅客無法正常提取免稅品的情況,海口海關還實施了“特殊情況下郵寄送達”的海關監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