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重慶市政府召開發展避暑旅游經濟座談會,譚家玲副市長出席并講話。市級有關部門、有關區縣政府及旅游局負責人參加會議并交流發言。
山水之城避暑旅游市場大
譚家玲指出,重慶是聞名于世的山水之城,坐擁大足石刻、仙女山、金佛山等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和小三峽、桃花源、黑山谷等近180余個A級景區,長江、嘉陵江、烏江環繞8.24萬平方公里山川大地,名山薈翠,河湖眾多,山、水、林、泉、洞等避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同時由于我市特殊的地理氣候因素,夏季氣溫較高持續時間長,避暑旅游有巨大的市場需求。近年來,武隆、石柱、南川、綦江、萬盛、城口、巫溪等區縣都因地制宜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避暑旅游景區度假區、風情小鎮、田園鄉村、節會活動,吸引了許多都市游客休閑度假,有的吸引師生暑假游學游覽,有的吸引老年人小住三五個月休閑養老,有的吸引大批工薪族周末小憩,不僅滿足了市民游客避暑需求,又帶動了一大批避暑旅游項目開發投資,也推動了邊遠山區和鄉村市場消費,更促進了生態區域群眾靠山靠水靠生態資源創業就業增收致富,可謂一舉多得。
新簽約旅游項目近千億元
她表示,夏季避暑旅游是我市“旅游四季歌”的重頭戲。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旅游經濟,大力支持打造旅游景區、度假區,建設旅游區縣、鄉、鎮、村,鼓勵發展高山休閑地產和鄉村旅游,唱響旅游四季歌,旅游經濟蓬勃發展。各區縣旅游業推陳出新競相發展,十大市級旅游度假區加快建設,十大百萬人次旅游景區領頭領跑,去年以來,北碚十里溫泉城、巴南豐盛古鎮、長壽菩提山文化區、涪陵武陵山大裂谷、大足石刻遺產博覽園、銅梁安居古城、潼南雙江古鎮、武隆仙女山美食天街、巫山當陽大峽谷、云陽云端廊橋、酉陽酉州古城、彭水蚩尤九黎城等一批投資5~10億元的新景區建成開放,萬達文旅城、深圳華僑城等一批投資50~500億的重大項目落地,今年上半年,新簽約旅游投資項目近千億元,全市旅游人次和旅游總收入均超過12%增長,旅游業吸納就業促進富民強區(縣)作用更加突出。
今年5月以來,重慶商報等媒體與相關市級部門順勢而為,開展推介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動,大力宣傳避暑旅游,回應了“重慶那么大,避暑去哪兒”的市場需求,特別是近期推出的“周末去哪兒 避暑山水間”系列報道,為避暑資源與旅游企業之間、避暑目的地與市民游客之間、生態區縣鄉村與大都市之間搭建起傳播交流平臺,吸引了許多讀者關注和市民游客前往,產生了良好效益。
譚家玲指出,我市獨特而豐富的避暑旅游資源大多還處于“養在深山”不為所知、“一江春水向東流”不為所用的閑置狀態,不少群眾還處于守著“金山銀水”受窮狀態,還沒有實現靠著青山綠水致富。如何喚醒過去認為的窮山惡水成為游客趨之若鶩的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水?充分利用優質生態資源和氣候空氣環境差異化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可謂是捷徑,也是市委市政府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要求,關鍵是要改變審美觀念和發展理念。各區縣要引領群眾以山山水水為寶,以山山水水為資本,千方百計擴大這方好山好水的知名度,以宣傳推廣為突破口吸引市場主體來投資保護利用,吸引市民游客來欣賞消費,大力推動避暑旅游經濟發展。
著重推介六大類避暑旅游
避暑旅游怎么做?首先要梳理好避暑旅游的資源,突出重慶“山水之城、避暑之鄉”的特色優勢,全市著重推介六大類避暑旅游,分別是高山避暑、森林避暑、濱水避暑、峽谷避暑、鄉村避暑、游輪避暑,分門別類制作避暑旅游地圖,沿旅游線路逐一介紹避暑目的地,引導市民游客了解好山好水,從而在親山近水、喜山樂水、上山下水、游山玩水中感受夏日清涼、生活美好。各區縣要因地制宜創新推出避暑方式,比如峽谷漂流節、森林露營節、草原音樂節、湖畔啤酒節等活動,印象武隆、天上黃水、夢幻桃源、烽煙三國等旅游演藝,豐富游客避暑生活。其次要瞄準重點客源。市旅游局和農業、林業、水利、園林、扶貧等市級部門以及相關區縣要重點面向大都市和周邊地市,吸引三大游客群體:一是離退休老年人,二是老師和學生,三是城市工薪族,有針對性地推出避暑旅游項目,吸引消費。進而由內及外,吸引更多市外游客。第三,市新聞辦、市旅游局要充分運用市內外各類媒體,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全媒體渠道廣泛宣傳,集中營造“重慶那么大,避暑去處多”的濃厚氛圍和社會共識。要將媒體的采風采訪與旅行社的踩線推銷雙輪驅動,形成宣傳造勢、市場跟進整體聯動。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各媒體特別是重慶商報社等媒體要繼續發揮主體作用,在總結前階段宣傳經驗基礎上精心策劃,各區縣配合深入細化,點線面結合,擴大宣傳覆蓋面。要從讀者角度,以游客需求為導向,報道力求有美圖有真相、有游線有導向、有美景有形象、有美文有故事、有微博微信有互動、有美食有體驗、有參與有實惠,注重趣味性、可讀性和參與性,增強吸引力和影響力。
唱響旅游四季歌
避暑旅游經濟如何打造?功夫要在現場。各區縣要圍繞避暑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商、學、養等要素完善配套服務,延伸產業鏈條,將有條件的一二三產業成果轉化為消費品整合進旅游鏈條上實現銷售消費增值。要大力鼓勵支持當地群眾圍繞旅游業創業創新就業興業,實現增收脫貧致富。要支持有條件區域探索山水林泉等資源轉化為股權吸引市場資本合作走混合所有制發展旅游業的新路子,大力探索PPP模式建設旅游基礎設施。要優化旅游交通保障,公路自駕、鐵路動車、長江郵輪、一大兩小機場,要實現水陸空立體旅游交通無縫換乘,促進以游客流車流帶動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城鄉互動。要完善避暑旅游目地水電氣訊網、停車場、娛樂設施、餐飲購物、醫療保健、金融郵政、衛生廁所等配套服務設施,方便游客在避暑之鄉實現更多的便捷消費。要切實加強游客接待服務中心、應急投訴電話、應急救援等公共服務和保障,規范市場監管,讓游客放心消費。此外,避暑旅游地產的開發建設營銷也要抓住季節機遇加快推進。
譚家玲強調,要以發展避暑旅游經濟為突破,唱響“春賞花、夏避暑、秋采果、冬玩雪”旅游四季歌,讓旅游業在扶貧攻堅和服務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