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利用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采取旅游帶動就業、旅游反哺農業、發展鄉村旅游等一系列措施促進扶貧開發,取得顯著成效。近日,云南省旅發委召開了專題會議,傳達學習國家旅游局于8月17日至19日在安徽黃山市相繼組織召開的全國鄉村旅游提升與旅游扶貧推進會議精神,要求全省著力將鄉村旅游建設成為美麗鄉村的重要載體,以此提升鄉村旅游,推進旅游扶貧。
政策
8項具體措施支持扶貧試點村
云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段躍慶說,全國鄉村旅游提升與旅游扶貧推進會議的主要精神,概括起來講包括,“一個重視”、 “四大意義”、“四個重點”、“八大支持政策”、“四項組織保障”。為推動旅游扶貧工作,國家旅游局已會同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發改委以及金融機構等,對旅游扶貧試點村初擬了8項具體支持措施:一是開展旅游扶貧規劃編制工作,引導旅游經營企業幫助周邊貧困村編制規劃;二是調整完善整村推進規劃,將未列入規劃的試點村納入規劃。圍繞旅游產業發展,在試點村集中建設一批村組道路、安全飲水、改廚改廁、網絡通訊,停車場庫等基礎設施工程;三是加大財政和金融資金支持。為參與旅游產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3至5萬元,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三年以內的扶貧小額貸款,財政扶貧資金全額貼息;四是開展旅游扶貧重點村村官和旅游致富帶頭人培訓;五是對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后繼續到旅游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學習的貧困家庭學生,按每人最高3000元的標準,直接補助到貧困家庭;六是建立旅游扶貧監測機制;七是做好宣傳推廣,開展旅游電商扶貧行動,鼓勵電子商務服務商開設旅游扶貧專欄,幫助旅游扶貧試點村進行在線宣傳推廣、特產銷售、旅游線路銷售等;八是爭取專項建設債券的支持。選擇一批較為成熟的旅游扶貧項目,做好前期評估論證工作,爭取列入國家專項建設債券給予支持。
動作
旅游扶貧云南在行動
今年5月份,經過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旅游局遴選,云南共有20個村入選2015年旅游扶貧試點村,包括昭通、大理、普洱、紅河、怒江在內的多個州市均有村落入選,其中普洱西盟縣有兩個村落入選,分別為勐卡鎮馬散村與勐梭鎮秧洛村,這也是為充分發揮旅游業在扶貧富民中的突出作用,以改善鄉村環境為基礎,以培育旅游產業為重點,以實現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為目標,國務院扶貧辦與國家旅游局在全國共選取5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的旅游扶貧試點工作。
云南結合貫徹全國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精神,在云南相應的烏蒙山云南片區、石漠化云南片區、滇西邊境片區和迪慶藏區4個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的基礎上,云南省旅發委積極配合或單獨編制了相應的旅游扶貧工作規劃和方案。在國家旅游局的統籌和指導下,在其他兄弟省局的支持下,編制完成了《烏蒙山片區旅游發展規劃》,配合兄弟省局完成了《石漠化片區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云南省旅發委單獨編制了《云南省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獨龍江國際生態旅游區總體規劃》,以及上述4個連片特困地區云南片區的旅游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同時還制定了云南怒江州扶貧攻堅大會戰旅游扶貧實施方案、紅河州南部山區扶貧攻堅旅游工作實施方案,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全省旅游扶貧工作規劃體系。
與此同時,緊扣云南省全省16個州市有15個州市(玉溪市除外)屬于連片特困片區的實際,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旅游業發展現狀,鄉村旅游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突出鄉村旅游開發建設重點,做好旅游扶貧工作。2009年至2012年,全省建立了200個旅游特色村,2013年至2014年,在國家民委和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建設了100個民族特色村旅游村寨。從2010年至今在怒江州獨龍江建設了5個旅游特色村,為獨龍族人民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保障
安排53626萬元用于旅游扶貧
近幾年來,結合云南旅游產業發展實際,依托云南旅游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旅游扶貧的模式和途徑,扎實開展旅游扶貧工作,較好地發揮了旅游扶貧的作用和效益。在積極爭取國家部委,省級部門支持的同時,積極安排省旅游發展資金,用于支持全省的旅游扶貧工作。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共安排53626萬元用于旅游扶貧工作。其中,2010 年落實扶持資金5170萬元,2011年落實扶持資金9645 萬元,2012 年落實扶持資金10746萬元,2013 年落實扶持資金18395萬元,2014 年1月至10 月落實扶持資金9670萬元。主要用于支持省內連片特困地區旅游重大、重點項目建設,景區、景點建設,旅游特色村、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及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
省旅委相關負責人說,發揮資源環境優勢開展旅游扶貧工作,主要是依靠著名景區、景點,帶動和開發鄉村旅游。 如石林景區、玉龍雪山景區、瀘沽湖景區等,充分發揮景區旅游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周邊鄉村旅游的發展,帶動貧困地區和群眾脫貧致富。加強旅游交通建設開展旅游扶貧工作,以旅游扶貧開發促進旅游加快發展,做強旅游景區開展旅游扶貧工作。采取旅游景區帶動扶貧模式、依托高品質的旅游資源,吸引實力雄厚的企業投資開發。截止到2014年10 月,云南建成國家A級以上景區共207家,其中,國家5A景區6家、4A景區65家。
資料顯示,建設旅游城鎮帶動旅游扶貧工作,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設210個特色小鎮的決策要求,其中,全省要建設60個旅游小鎮。積極配合省住建廳等省級部門,加強旅游小鎮建設,推動旅游城市、旅游古鎮、旅游小鎮建設發展,帶動旅游城鎮周邊貧困鄉村的旅游發展和相關產業發展,促進貧困地區和群眾脫貧致富。
先行
結合當地特色激活旅游扶貧
旅游是手段,脫貧才是根本,云南和其他地方發展旅游不同,貧困地區發展旅游必須緊緊抓住“扶農”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當地特色資源,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才能實現脫貧致富。
說起麗江旅游都是“高大上”,其實在旅游扶貧方面也沒有落下。據麗江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麗江在加快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始終將扶貧開發作為重點工作,在旅游促扶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如玉龍雪山景區,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資金用于19個村寨580多農戶的產業發展和村容村貌、基礎設施建設,社區群眾人均年純收入由原來的200元增加到9000元以上。近年來通過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參與到旅游開發建設當中,全市直接從事旅游者超過6萬人,間接從事旅游者超過15萬人。
大理劍川縣在產業培植過程中實現扶貧開發與旅游開發的“雙推進”。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5萬元,購買了100臺刺繡機,扶持金華鎮文華村刺繡合作社提高系列刺繡旅游產品的生產能力。整合資金425萬元,補助沙溪和老君山貧困群眾建設符合當地建筑風格的民居客棧420間,日接待游客住宿能力將增加700多人。
還有入選國家級試點村的昆明東川區李子溝村。雖然國家旅游扶貧示范村具體扶持政策措施尚未落地,但已先行先試的李子溝村干部和村民有不少期盼和想法。下一步,李子溝村將逐步改善道路交通條件,邀請旅游規劃專家編制旅游規劃,結合旅游扶貧開發,依托牯牛山景區整體開發,將該村建設成集觀光、登山探險、農耕、果蔬采摘體驗為一體的省級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