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一黃金周的臨近,有關旅游監管的話題又浮出水面。從2015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報告中明確指出,“有些地方旅游市場亂象叢生,甚至存在黑惡勢力的影響”,到把“不合理低價”、“違法一日游”等擾亂旅游市場秩序的行為列為重點監管治理對象;從宣稱向“不合理低價”正式宣戰,到推行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黑名單”,再到前些日子召開的全國旅游行業監管工作專項會議,旅游部門一直在強調需要有破除既得利益格局、與既得利益集團打一場硬仗的決心,這標志著中國旅游行業監管已步入深水區。
決心:首提嚴懲旅游市場“黑惡勢力”
時光回溯,今年上半年,中國旅游新政“515戰略”提出旅游產業的發展目標是的“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強國”,這是一個國家發展旅游產業的基石。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旅游業發展到今天,旅游管理部門終于有了直面現實的決心和勇氣。2015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報告提出中國旅游當下亟待解決的九大問題,其中居首位的便是“旅游市場秩序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有些地方旅游市場亂象叢生,甚至存在黑惡勢力的影響,人民群眾對此反應強烈”。
這或許是“黑惡勢力”一詞首次出現在旅游管理部門公開的報告中。而“黑惡勢力”也是旅游主管部門、企業,尤其是游客都深有體會,甚至都有不幸遭遇的一個中國旅游亂象。包括不時曝光的旅游車宰客、欺詐、強制購物、壟斷經營、變相收費、打人事件等,都是“黑惡勢力”的所作所為,這些都嚴重地影響到旅游景區的正常經營、游客的人身財產安全,以及中國旅游的聲譽。
此前,旅游主管部門由于各方利益關系難以調和,或話題過于敏感,感覺有損中國旅游聲譽,對這個問題一味地藏著掖著,給了“黑惡勢力”恣意妄為的空間。而這只是導致中國旅游市場亂象叢生比較突出的原因之一。
中國旅游新政“515戰略”首先拿整治市場秩序開刀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重構市場秩序,為產業良性發展掃除障礙,重塑市場形象,為中國旅游贏得國際聲譽而“清理門戶”。
在“515戰略”公布實施之后的幾個月內,國家旅游局采取約談企業、網上舉報、重點查辦、明查暗訪、媒體曝光等一系列“組合拳”整治旅游市場亂象,讓依法治旅、依法興旅從口號落到具體的執行舉措,并以及時督辦、及時公布結果,不定期發布相關數據等方式,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進行透明化處理。讓人們看到,喊口號與動真格之間,立竿見影的區別與成效。
這一過程中,國家旅游局一位官員表示,“黑惡勢力”不是單指某個群體,而更多的是指舊觀念、舊傳統、舊思維、舊陋習。他表示,在中國旅游從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型、從數量向質量轉變、從價格到價值轉化的過程中,當市場的自我優化、自發配置、自行平衡不能有效地根除影響轉型進程的舊秩序、負能量時,就需要有效的行業監管進行推動調解,使其趨向優化平衡。
行業監管終涉深水區
理性地看,中國旅游市場只是局部之亂,并非舉國之亂。而恰恰是這局部之亂,與中國旅游產業發展所肩負的時代使命、發展高度及國際聲譽之間不相和諧。
縱觀上半年中國旅游行業監管情況及下半年出臺的一系列新管理辦法,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旅游行業的監管已經表現出以下幾個新現象:
一是推動聯合整治。旅游市場秩序及文明旅游涉及面廣,旅游管理部門孤掌難鳴。國家旅游局的舉措是,一方面拓展牽涉面,把政府、景區、企業、游客全部納入監管之列;另一方面,積極推動部際聯席會的落實,聯合公安部、工商部、民航局等多部門,聯合行動,依法規范旅游市場,形成長效的協作機制。
二是謹慎尋求辦法。為了最大限度、最大力度地整治市場亂象和不文明行為,國家旅游局已頒布十余項管理辦法,在相關領域推行“退出機制”和“一票否決制”。在制定相關管理辦法的過程中,為做到有法可依,深度研究相關法律法規條款,謹慎求證,公開征求各方意見,為各項管理辦法尋求法律依托,并就此前發布的相關管理條款進行及時修訂,杜絕任性和為所欲為地檢查,實行文明執法。
三是發動社會力量。通過輿論宣傳,營造整治旅游市場亂象和不文明行為的社會氛圍,強調企業、游客自律,政府監督引導,推行萬名旅游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機制,鼓勵社會媒體監督曝光,鼓勵各地方旅游管理部門和景區推行市場督導員、志愿者制度,評選“中國好游客”和“中國好導游”,從正反兩方面抓典型弘揚正能量,并適時開通網絡投訴窗口及社會監督平臺,最大可能地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援和實踐。
四是重視數據管理?!?15戰略”實施以來,國家旅游局幾乎周周有討論會,月月有全國會。在這個會議室里發布的一組組數據,及時地向全國傳達著“515戰略”實施的各項階段性數目化成效。根據全國旅游行業監管會議發布的最新數據,僅今年上半年全國已開展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專項檢查2.2萬次,出動人員15萬人次;處罰旅行社883家,處罰從業人員1003人;全國各級旅游質監執法機構受理旅游投訴9198件,立案調查7706件,結案7259件,結案率為94.20%,其中,被訴對象排在前三甲的依次是旅行社、景區、購物。
與此同時,2015年國家旅游局先后印發了《依法治理旅游市場秩序三年行動方案2015年》、《國家旅游局 公安部 工商總局關于治理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的通知》等相關文件,要求各級旅游主管部門遵循政府主導、屬地管理、部門聯動、行業自律、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原則,通過約談企業、網上舉報、重點查辦、明查暗訪、媒體曝光等一系列“組合拳”,有效遏制旅游市場亂象。建立健全中國旅游行業監管的新邏輯和新體系。
日前,國家旅游局又組織召開全國旅游行業監管工作會議,這是“515戰略”實施以來,首次就行業監管問題舉行專項會議。會議為依法治旅,依法興旅總結階段性經驗和成果,反思出重拳治理旅游市場存在的不足,并公布了針對行業監管發布的多項管理辦法,涉及企業經營、旅行社管理、不文明記錄、導游勞動權益保障、旅游投訴調解、市場秩序綜合水平指數(TOI)、標準化發展規劃等各個領域。
加之上半年已經頒布實施的相關文件,粗略算了一下,就發揮行業監管方面,國家旅游局已出臺的相關管理辦法多達十余項,可謂多管齊下,齊抓共管。可以說,這種力度在中國旅游發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畢竟,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場秩序,不是一部分人侵占或傷害另一部分人的權益,理想的格局是,所有人都能平起平坐、平等享受旅游福利,消費者得到應有的享受,服務者得到應有的尊重。而這,對于已涉深水區的中國旅游行業監管來說,并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