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圍繞旅游轉、產品圍繞旅游造、結構圍繞旅游調、功能圍繞旅游配、民生圍繞旅游興。記者日前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關于“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推進情況”發布會獲悉,經過一年多的建設,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初步顯現。
2014年2月12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示范區范圍包括黃山、池州、安慶、宣城、銅陵、馬鞍山、蕪湖等七市,共47個縣(市、區)。
安徽省旅游局局長、省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萬以學介紹,一年多來,示范區精品線路進一步整合,推出了“兩山一湖”綠色之旅、世界遺產之旅、名城—名湖—名山之旅等旅游精品線路,開發了徽州民俗游、徽州名人故里游、沿江濕地游、新安江山水畫廊游等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同時,產品建設進一步加強:古徽州文化旅游區榮膺國家5A級景區,九華天池景區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蕪湖方特景區通過5A級景區景觀價值評審,10家景區獲4A級稱號。還有鄉村旅游產品和新業態產品不斷呈現,示范區旅游產品由點成線、由線成面的格局逐步形成。
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2014年,按照空氣質量新6項標準,皖南示范區內的各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均超過68%。黃山市入選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皖南示范區。新安江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效益逐漸顯現,累計完成投資79.8億元,建成項目124個,新安江已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
文化體系進一步完善。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創建8個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點扶持4家文化改革發展示范企業和5個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傳統村落保護進一步加強,涇縣桃花潭鎮、績溪縣龍川村等10個鎮村入選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錄。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今年上半年,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主要旅游經濟指標均保持快速增長,實現旅游總收入935.1億元,接待入境游客152.6萬人次、國內游客1.06億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7.1%、11.0%和13.4%。
下一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將啟動“大黃山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實施“四個主抓”,即主抓以4A、5A為龍頭的旅游景區,主抓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融合產品,主抓科技創意、體育、養老養生、研學、低空飛行、“互聯網+”等旅游新業態及重點的旅游企業集團。
同時,示范區還將建設統一網站、統一微博微信、統一票務預訂服務、統一公共服務設施引導等內容的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并構建示范區旅游營銷聯盟,實現全域旅游銷售的創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