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科考團隊此前在瀾滄江源第一縣雜多縣發現大面積“青藏高原發育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4日,中國橫斷山研究會首席科學家楊勇表示,該區域具備開發成為地質公園潛質。
瀾滄江發源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之一,流域面積達81萬平方公里,素有“東南亞母親河”、東方“多瑙河”之稱,流域內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沿岸7000余萬人提供著包括淡水、食物與營養、以及調節氣候等多種生態服務。
楊勇介紹,此處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位于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境內,分布面積達300余平方公里,海拔3800米左右,是唐古拉山脈與橫斷山脈過渡地帶鮮有地質景觀,或由近水平巨厚紅色砂礫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等原因形成。
記者在昂賽鄉所見,此間丹霞地質景觀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墻、石峰、石柱、陡崖等千姿百態的地貌形態。當地民眾所樂道之“吉祥佛”、“康巴陽原石”、“乃邦神山”等景觀橫亙。
“目前中國丹霞地質資源作為景區開發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西部大規模丹霞地質資源景區開發僅在云南黎明丹霞地貌群。”楊勇表示,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及其它地質構造痕跡,對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以及三江源地質環境和氣候變化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雜多縣宣傳部長王澤云表示,目前雜多縣以原始自然生態、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等資源為依托,正在申報昂賽丹霞地質公園為國家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