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過半,游客出行熱情高漲,全國各旅游景點游人如織。據國家旅游局發布的信息,10月1日至4日,全國納入監測的125個直報景區點累計接待游客1964.36萬人次,累計門票收入10.89億元。
因中秋、“十一”雙節相連可形成更長假期,中長線旅游成為國內游主力。部分熱點景區采取預約購票和游客限流措施,旅游市場秩序良好,未出現大批游客阻滯擁堵現象。
從各地來看,4日當天,北京市監測的180個主要A級景區接待旅游者234萬人次,同比增長21%;1日至4日,江西省36個重點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460.46萬人次,同比增長27.65%,貴州省共接游客1039.26萬人次,同比增長21.59%。而在攜程網日前發布的“十一”國內旅游城市榜單中,三亞、北京、廈門、九寨溝、西安屬于最熱旅游目的地。
從旅游產品消費情況看,各地紛紛推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慶活動和旅游產品,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休閑旅游、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全面開花;家庭式、親朋結伴式出游以及自駕游等出行方式日趨多樣化。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旅游”的融合效應開始顯現,成為今年假日旅游的新亮點。新技術的應用提升了人們假日旅游的質量。據悉,假期游客網絡預訂增速迅猛,在線旅游企業假期訂單增幅為100%~300%。各級政府部門利用互聯網提高旅游公共服務質量,景區已有不少實踐——云南麗江全面接入“支付寶”服務,游客購物休閑可實現全城手機支付;在安徽九華山,游客只需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或“搖一搖”功能即可完成一鍵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