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9日電 10月9日,“中國世界遺產旅游推廣聯盟”在著名的世界遺產所在地、北京頤和園正式宣告成立,北京市副市長程紅,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出席聯盟成立大會。“中國世界遺產旅游推廣聯盟”是由北京市旅游委牽頭,聯合相關省市旅游部門成立的,首批會員32個。
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在聯盟成立致辭中說, 中國自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以來,入選了48處世界遺產。這48處世界遺產分布在我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分布之廣世界罕見。它們包括世界文化遺產30處,世界文化景觀4處,世界自然遺產10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4處,反映了中國文化與自然風貌的多樣性。這些世界遺產不光是世人矚目的文化與自然明珠,也是我國旅游資源中的精華。
中國世界遺產旅游推廣聯盟的成立,就是將這類優質的旅游資資源整合起來,進行旅游推廣宣傳,在國內及國際形成中國的旅游品牌,使中國世界遺產成為各地游客心中的旅游圣地。聯盟的成立,將極大地促進中國世界遺產旅游的發展,有利于整體促銷和宣傳。
北京市副市長程紅在致辭中表示, 中國世界遺產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瑰寶,也是世界認知中國自然和歷史文化的窗口,對推動中國城市及旅游形象在世界范圍內的認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北京有7處世界遺產,這在世界上的城市中極為罕見。如此多的世界遺產,既是北京獨特的資源優勢,也是推動北京旅游業發展及城市形象提升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此豐富的世界遺產,完全可以打造為一個整體,形成一個名牌,集中向世人展示,向世界推廣。中國世界遺產旅游推廣聯盟的成立,無疑就是一個極好的展示平臺和窗口。
程紅副市長希望,一是通過聯盟,構建省市之間、城市之間、城市與景區間、景區與景區間的旅游交流平臺,實現品牌旅游資源共享,達到聯合推廣、合作共贏的目的。二是積極探討中國世界遺產所在地的旅游與文化如何進一步融合發展,旅游與文物保護如何相得益彰,從而促進人文、自然的生態保護,促進旅游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利用聯盟平臺,共同打造世界級的中國世界遺產精品旅游路線,開發出具有中國特色、主題鮮明的旅游產品,為入境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具文化內涵的旅游服務。四是把聯盟的推廣活動,納入到中國旅游海外推廣活動的整體框架、思路和實踐中,讓聯盟以及聯盟的產品、線路,成為中國旅游向海外推廣中新的精品線路,從而展現出中國世界遺產的真正魅力。 五是積極探索聯盟的日常運作管理機制,尤其是聯盟秘書處要做好服務,積極為聯盟會員之間、會員與秘書處之間的溝通做好協調,并提供積極支持。同時,要加強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世界遺產所在地的國際聯絡及合作交流。
據了解,中國世界遺產旅游推廣聯盟首批成員單位一共32家,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西、重慶、西藏、甘肅、寧夏、天津、河南、廣東、新疆等省市自治區,西安、成都、杭州、承德、洛陽、泰安、黃山等城市,以及四川都江堰、貴州荔波、赤水世界遺產景區。
北京頤和園作為北京代表,向聯盟成員單位和社會各屆發出倡議:
世遺為民,我為先鋒。世遺保護,責任共擔。
世界遺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大自然的饋贈,我們不僅要加強對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加強對游客保護世界遺產的宣傳教育。我們旅游工作者要成為世界遺產保護的踐行者,堅持做到從我做起、身體力行,將“文明旅游、珍愛世遺”作為文明出行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中國世界遺產保護的排頭兵。
世遺傳承,精神共創,世遺文化,宣傳共建。
文化,是一個民族立于不敗之地的制勝法寶;中國世界遺產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永恒記憶。旅游搭建平臺,可以傳承世界遺產精神,傳播世界遺產文化,這是我們的重要使命。我們要通過世界遺產旅游推廣聯盟,讓世界各族人民進一步了解中國社會,領略中國美景,感知中國歷史,理解中國文化,從而促進中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聯盟成立大會后,舉辦了“世界遺產與中國旅游”主題高峰論壇。世界遺產景區代表頤和園園長劉耀忠,世界遺產保護專家代表、陜西考古研究院院長王煒林,世界遺產文化傳承專家代表、中國國學中心副主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安,世界遺產繼承與創新專家代表、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分別作了主題發言。
據了解,成立“中國世界遺產旅游推廣聯盟”是貫徹落實國家旅游局關于“擴大宣傳推廣聯盟數量,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放寬視野,指導、推動成立一批跨區域、跨地域、多層次、多類型的旅游宣傳推廣聯盟,如世界遺產、文化勝地等宣傳推廣聯盟”的精神,進行跨區域協作營銷推廣的具體舉措名,旨在發揮中國旅游資源的優勢,共同促進中國世界遺產保護與發展,促進世界遺產與中國旅游的協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機構代表也委托專人對聯盟的成立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