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石渠寶笈展、萬壽慶典展都是提前一個月網上預熱,今后新展提前一個月上網也將形成慣例。”在昨天閉幕的“紫禁城論壇”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
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之際,33位國內外重要博物館館長及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盧浮宮學院院長等重要來賓在故宮聚首,商定全球博物館界未來發展的共同行動綱領。隨之而來的是故宮與國際博物館積極合作的開展,據單霽翔透露,目前新近開放的午門雁翅樓展廳的“檔期”已排到2018年,確定引進的外展包括韓國、印度等國的展覽。除了“引進來”,還要“走出去”,不久后故宮文物則可能遠赴冰島展示。
另外,單霽翔介紹,故宮有望與全球知名博物館建立共同的數據庫或者合作研發數字產品。屆時,博物館之間可以形成鏈接,游人可以足不出戶,在家里通過故宮官網點擊游賞世界著名博物館的珍貴館藏。
“明年升級展覽將成為重點工作。”單霽翔向記者透露,二維碼已經成為今年故宮院慶特展的標配;神武門“文物修復技藝展”,在展廳入口掃描二維碼可下載《故宮文物修復》APP;武英殿“石渠寶笈特展”內,掃部分展品旁配置的二維碼,可獲得更詳盡的文物信息。
不久前,《清明上河圖》領銜“石渠寶笈”特展引發了觀眾圍觀“國寶”的文化熱情,除了線下的精心籌備外,“石渠寶笈”特展更做到了提前一個月網上“開展”,令故宮官網日點擊量維持在百萬人次以上。“觀眾通過網上預覽,可以對參觀內容進行提前了解。做到有針對、不盲目地參觀故宮展覽”,單霽翔表示,新展提前一個月網上預熱將形成慣例。